
首页 > 新闻中心 > 高压技术<
中试控股技术研究院鲁工为您讲解:10kV电缆是否老化耐压试验装置
10kV/300mm2的电缆,长度1km,电容量≤0.378uF试验频率为30-300Hz,试验电压22kV。
35kV/300mm2的电缆,长度0.5km,电容量≤0.01uF试验频率为30-300Hz,试验电压52kV。
参考标准:DL/T 849.6-2016,DL/T 474.4-2018
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ZSBP系列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中试控股采用调节电源频率的方式,使得电抗器与被试电容器实现谐振,从而在被试品上获得高电压大电流,因其所需电源功率小、设备重量轻体积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当前高电压试验的新方法和潮流。
交流耐压试验是电力设备绝缘强度有效和直接的方法,是电力预防性试验的一项重要内容。 此外,由于交流耐压试验电压一般比运行电压高,因此通过试验后,设备有较大的安全裕度,因此交流耐压试验是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般变频串联谐振试验装置来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试验电压的确定交流耐压试验中,关键的问题就是正确选择试验电压的数值,一方面要求能保证绝缘水平,另一方面要考虑因试验电压过高而引起的绝缘劣化。
检验
1、变频电源
1)绝缘电阻测试
2)耐压试验:2000V,1分钟
3)负载试验:在满负荷下,各器件的温升不大于45K 。
2、励磁变压器
1)直流电阻测量
2)变比测量
3)空载电流及空载损耗
4)短路阻抗和负载损耗
5)绝缘电阻测试
6)温升试验:额定容量下运行60min,温升不大于65K
3、电抗器试验
1)直流电阻测量
2)电感量测量
3)交流耐压试验
温升试验:额定容量下运行60min,温升不大于65K
4、中试控股成套装置试验
(1) 耐压试验:1.1额定电压下,耐压1min;
(2) 短路试验:电压为0.5U,0.8U,1.0U的条件下,将高压输出突发短路3次,保护装置可靠动作,各单元完好。
(3)噪音小于60dB;
被试品是否被穿可按下述各种情况进行判断:
1、根据试验时接入的表计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若电流表突然上升,则表明被试品击穿(过流继电器动作,自动跳闸)。但当被试品的容抗XC 与试验变压器的漏抗 XL之比不大于2时,虽然被试品击穿,电流表指示也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有时还可能出现电流表指示反而下降的情况。
若出现这种情况,应根据在高压侧的测量电压装置高压侧的电压,被试品若击穿,其电压表只是要突然下降,而在低压侧测量的电压表也要下降,但有时很不明显。
2、根据试验控制回路的状况进行分析。若过流继电器整定值适当,则被试品击穿时过流继电器动作,电磁开关即跳闸。若整定值过小,可以在升压过程中因被试品的电容电流过大而使过流继电器动作而跳闸。
3、根据被试品状况进行分析。试验过程中,如被试品发出响声、断续放电响声、冒烟、产生气体、有焦臭味、及燃烧等都是不能容许的,应查明原因。如查明这种情况来自被试品绝缘部分,则可以认为被试品存在问题或已确实被。
统配置及具体参数
1、变频控制电源6KW 1台
a) 变频控制电源采用高压耐压试验专用变频电源,采用一体化设计,控制电源本体具备调频、调压、控制、保护等功能。
b) 额定输出容量: 6KW
c) 工作电源: 交流220V、50Hz 。
d) 输出电压: 0~250V可调。
e) 输出电压不稳定度≤0.05%
f) 最大输出电流: 24A
g) 输出波形:正弦波, 波形畸变率:≤0.5%
h) 频率调节范围: 30~300Hz
频率调节分辨率: 0.001 Hz
i) 连续运行时间: 大于1小时
j) 噪声水平:≤ 60dB
k) 变频电源采用高性能专用微机控制电压、频率调节
l) 变频电源配备专用引线和插头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
m) 保 护 :具有过压、过流、过热、放电保护功能。
n) 具备手动试验/自动调谐/自动试验三种模式,并可任意切换。
具备大屏幕显示,可指示:输出电压(有效值)及输出频率、励磁电流、励磁电压、试验时间等。
具备试验电压、时间、试验频率范围等试验参数设置功能及各种数据打印功能。
O) 重 量: 16Kg
2、 中试控股励磁变压器6KVA 1台
a) 额定容量: 6KVA
b) 输入电压: 250V
c) 输出电压: 1.75KV;3.5KV;
d) 工作频率范围: 30~300Hz
e) 连续运行时间: 大于1小时
f) 电压比测量误差: 小于1%
g) 结构: 采用干式结构,绝缘耐热等级H级,满足干式变压器国家规范要求;
高﹑低压绕组间和铁芯设静电屏蔽,既作为励磁变,又是隔离变;
内置过电压保护,防止击穿反击。
h) 重 量: 40Kg ;
3、高压电抗器 DK-27/27 2台
a) 额定容量: 27KVA
b) 额定电压: 27KV
c) 额定电流:1A
e) 品质因素: Q≥30
f) 结 构: 干式;
g) 重 量: 35Kg/台
h) 连续运行时间:≥ 1小时
4、 电容分压器 60/0.003 1台
a) 额定电压: 60KV
b) 工作频率: 30~300Hz
c) 分 压 比: 1000:1
d) 分压比误差: ≤1%,
e) 测量精度: 交流有效值1.0级
f) 介质损耗: tgδ≤0.5% ;
g) 重 量: 10Kg
h)高﹑低压臂的电容采用一致的介质结构,温度系数小,角位移小,在30-300HZ内分压比不变。
结构: 采用干式结构,绝缘耐热等级H级,满足干式变压器国家规范要求;高﹑低压绕组间和铁芯设静电屏蔽,既作为励磁变,又是隔离变;内置过电压保护,防止击穿反击。
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在被试品上可能产生过电压的数值、持续时间及其次数。如被试品遭受较高过电压的可能性极小,则可不必采用过高的试验电压;如被试品(如直接与架空线连接的发电机)可能遭受到较高的过电压时,则应适当提高试验电压的数值。
2、电气设备设计时采用的绝缘水平。
3、设备绝缘的状况。设备在运行中由于各种条件的影响,使绝缘逐步劣化,绝缘性能下降,故在确定试验电压时,应考虑到绝缘损伤的程度和运行年限。例如,运行中设备的试验电压应为出厂时的75%~90%。
我们所熟悉的DC/DC变换器多数是单向工作的,这是由于在通常的单向DC/DC变换器(UnidirectionalDC/DCConverter,UDC)中,主功率传输通路上一般都有二极管这个环节,故能量经变换器流动的方向只能是单方向的,即在图中能量只能从V1流动到V2,而不能反向流动。然而对于有些需要能量双向流动的场合(V1和V2可以是直流有源负载或直流电压源,它们的电压极性保持不变,能量在不同时刻可以从V1传输到V2,也可以从V2传输到V1),如果仍使用单向DC/DC变换器,则需要将两个单向DC/DC变换器反向并联,一台单向DC/DC变换器被用来控制能量从V1到V2的流动,另一台反并联的单向DC/DC变换器被用来控制能量从V2到V1的反向流动。这样一来,由于使用了两台DC/DC变换器,总体电路变得复杂化,变换装置的体积较大,利用率和性价比较低,而且由正向工作到反向工作的切换时间比较长。通过研究分析,可以通过合理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法使用一2个变换器来完成这两个独立的单向变换器的功能,即采用双向DC/DC变换器。
双向DC/DC变换器是指在保持变换器两端的直流电压极性不变的情况下,根据需要通过控制电路调节能量传输的大小和方向的DC/DC变换器。如图1-2所示,双向DC/DC变换器置于直流电源V1和V2之间,控制两者之间的能量传输,其对应的平均输入电流分别为I1和I2。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可以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的的控制器控制功率流向:使能量从V1传输到V2,称为正向工作模式(Forward-mode),使能量从V2传输到V1,称为反向工作模式(Backward-mode)。
从电路拓扑上讲,单向DC/DC变换器可简化为含有单向DC/DC基本变换单元的基本原理结构,该基本变换单元由一个有源开关器件和一个二极管构成。而常规的双向DC/DC变换器,可简化为含有双向DC/DC基本变换单元的基本原理结构,该基本变换单元由两个各自并有反并联二极管的有源开关器件构成,这些反并二极管也可以是有源开关器件内的寄生二极管。基本的Boost/Buck双向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有两种基本的工作方式:S1采用PWM工作方式,S2采用与S1互补的方式工作,变换器实际上为一个Boost变换器,能量从V1传输到V2;S2采用PWM工作方式,S1采用与S2互补的方式工作,此时变换器实际上为一个Buck变换器,能量从V2传输到V1。
与传统的采用两套单向DC/DC变换器反向并联来达到能量的双向传输的方案相比,双向DC/DC变换器应用同一个变换器来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使用的总体开关器件数目少,而且可以大大地减小装置体积,节约成本,提高装置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而且,在低压大电流场合,一般双向DC/DC变换器更有可能在主电路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同步整流器工作方式,有利于降低开关管的通态损耗(Conductionloss)。
上一篇:6kV电缆是否老化耐压试验装置
下一篇:35kV电缆是否老化耐压试验装置
快速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