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高压技术<

高压技术
倍频电源发生装置
时间:2023-04-29

中试控股技术研究院鲁工为您讲解:倍频电源发生装置

ZSDBF-7.5KVA多倍频感应耐压试验装置

不仅可做互感器感应耐压试验,还可兼做伏安特性试验。
配合高阻抗电容分压器,能直接监测一次侧的高压自动完成感应耐压试

参考标准:DL/T 848.4-2004

多倍频感应耐压试验装置:ZSDBF-7.5KVA多倍频感应耐压试验装置实现各种被试品的预防性交流耐压试验和交接性交流耐压试验,中试控股满足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互感器的感应耐压试验我中试控股的感应耐压试验装置采用微机控制

中试控股结合先进的变频及高速采样技术设计制造,比传统的三倍频发生器效率高,输出电压稳定,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并且可以实现自动升压、升压至设定值后自动计时、计时完成后自动降压的功能,操作极其简单。

仪器采用背光式大屏幕液晶显示,全中文操作界面,带实时时钟和微型打印机。仪器采用一体化结构,重量轻,便于携带。

中试控股始于1986年 ▪ 30多年专业制造 ▪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蒙电网.入围合格供应商


ZSDBF-7.5KVA多倍频感应耐压试验装置技术指标
工作条件                  环境温度:-10℃~50℃     相对湿度:30%~90%
供电电源                  三相AC380V±10%或AC220±10%    50 Hz±5 Hz
                          如用AC220供电,功率减半
输出频率                  50、100、150、200  调节细度0.1 Hz
输出电压                  0~350V正弦波
输出功率                  7.5KW
最大输出电压              350V
最大输出电流              17.5A
电压最小分辨率            0.01V
电流最小分辨率            0.001A
电压电流精度              ±1%
外形尺寸(mm)            430(长)×310(宽)×340(高)
仪器重量                  约20kg


1、三倍频感应耐压试验装置的重量和体积大大减少,不但省去了笨重的大功率调压装置和普通的大功率工频试验变压器,而且,频感应激磁电源只需试验容量的1/Q,使得系统重量和体积大大减少,一般为普通试验装置的1/10-1/30

2、所需电源容量大大减小。电源是利用频感应电抗器和被试品电容频感应产生高电压和大电流的,在整个系统中,电源只需要提供系统中有功消耗的部分,因此,试验所需的电源功率只有试验容量的1/10

3、改善输出电压的波形。频感应电源是频感应式滤波电路,能改善输出电压的波形畸变,获得很好的正弦波形,有效的防止了谐波峰值对试品的误击穿。

4、不会出现任何恢复过电压。试品发生击穿时,因失去频感应条件,高电压也立即消失,电弧即刻熄灭,且恢复电压的再建立过程很长,很容易在再次达到闪络电压前断开电源,这种电压的恢复过程是一种能量积累的间歇振荡过程,其过程长,而且,不会出现任何恢复过电压。

5 防止大的短路电流烧伤故障点。在频感应状态,当试品的绝缘弱点被击穿时,电路立即脱谐,回路电流迅速下降为正常试验电流的1/Q。而并联频感应或者试验变 压器方式做耐压试验时,击穿电流立即上升几十倍,两者相比,短路电流与击穿电流相差数百倍。所以,频感应能有效的找到绝缘弱点,又不存在大的短路电流烧伤的忧患


多倍频感应耐压试验装置实现各种被试品的预防性交流耐压试验和交接性交流耐压试验,中试控股满足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互感器的感应耐压试验;

中试控股考验交联橡塑电力电缆、电力变压器、GIS、互感器、绝缘子、发电机、开关等被试品绝缘承受各种过电压能力及容性负载的交流耐压试验。

三相绕组同时加压法测量直流电阻

       中试控股技术博士为您解答:用电压降法测量直流电阻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获得准确值,主要由于线圈中通入的电流在变化过程中,在高导磁率的铁心中产生磁通,致使L增大。若使磁通减少,也就降低了L值,则电流变化的时间(取决于时间常数)便减小。在变压器的三相绕组同时加电压,同时测量每相的直流电阻,可以达到此目的。三相绕组同时加电压时,在每相绕组中通入的电流从零开始增加,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三相电流在每个铁心柱中产生的磁通方向不同,它们的作用相互抵消,结果是使铁心中的合成磁通近似为零。这使电感值L大为减小,因此时间常数τ也就降为低,测试时电流变化的过渡过程大为缩短,短时间内便能获得稳定的电流值,进而求出绕组的直流电阻值。

 三相绕组同时加电压测量变压器的直流电阻,是根据楞次定律,使各相电流所产生的磁通在铁心中相互抵消,合成磁通为零,从而减小电感L值,使电路的时间常数减小,即减少了测量直流电阻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测量时,还应考虑绕组电阻的大小受温度影响的因素和直流电阻的不平衡率等问题。 中试控股技术博士为您解答:某厂110KV开关站有4台直降式ZHSFPTB25500/110特种整流变压器,其接线方式为Znd11d520025月,4#整流变压器进行检修时,发现绕组直流电阻不平衡的故障,经过多方面的试验和查找,终于成功的查出故障原因并顺利处理。通过这次故障的处理,我们对特大型特种变压器的故障处理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现将处理过程写出,旨在与使用同类型变压器的厂家相互探讨,相互提高,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

    1 故障的判断及处理

      常见的引起直流电阻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分接开关接触不良;套管下部桩头连接松动;引线脱焊;绕组脱焊;层、匝间短路。

      经过多次转换无载分接开关再进行测量,以及打开B相套管将帽直接在B相穿缆引线鼻子处测量,测量结果均未发生变化。对有载调压开关吊芯检查,也未发现异常。因变压器并无瓦斯信号,我们对变压器油取样做了气相色谱分析试验,结果如表3

测量时间:200265日(单位:μL/L

   总烃、乙炔、氢气三项主要指标未见任何异常。

       为了弄清不平衡系数超标的原因,决定将变压器油放掉,进入器身检查。进入器身后,对变压器分接开关、绕组引线、绕组焊接点进行检查,没有发现问题。然后对绕组进行分段测量,以确定故障点。测量结果如表4

测量时间:2002610日—7

       由表4的结果判断,调变B相基本绕组发生故障,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总结目前国内同类产品优缺点,充分使用现代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和器件实现的一种新型小型化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决定对变压器进行吊芯,在基本绕组吊出后,检查发现B相线圈下端铜线已严重烧损,受损处有明显的铜熔化痕迹,基本绕组与公共绕组之间两层0.6mm的绝缘纸板内层烧穿一周,另一层有明显烧糊的痕迹。更换上新的基本线圈后再测量三相直流电阻,分别为0.992Ω、0.978Ω、0.986Ω,符合要求。

       2 故障原因的分析

        由色谱分析的结果(表3)看,其中COCO2的指标偏高,说明变压器存在固体绝缘材料分解现象。COCO2是油纸绝缘系统中固体材料分解的特征气体,反映了变压器中固体绝缘材料的老化情况。大型变压器发生低温过热性故障时,因温度不高,所以油分解不剧烈,因此烃类气体含量不高,而COCO2含量变化较大,但此故障不会导致线圈烧损。

        当变压器受到雷击或带负荷分断开关时会引起线圈受损。4#整流变压器自投运以来避雷器动作计数器未动作,经多次试验证实该计数器正常;在操作中我们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仅有几次紧急停电。

        4#整流变压器自981215日投运以来,一直在额定容量的50%--75%之间运行,且上层油温不高于70℃,但从被烧线圈的铜熔化痕迹及两层绝缘纸板的烧损程度来看,可以断定该处产生过高温。在查找4#整流变压器历史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在其制作、安装的总结材料上未发现问题,但在《整流变压器制造监理总结》中发现,对导线质量的评论特别强调仅为“合格”。这说明该故障与导线质量有直接关系。

中试控股技术博士为您解答:短路阻抗直流输电中阀的换相过程实际上就是两相短路,为了将换向过程中的电流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换流变压器的短路阻抗要大于一般变压器。短路阻抗过大,会使换流变压器二次侧故障时短路电流较一般变压器小,因此保护配置与整定要在这方面予以考虑。

直流偏磁当直流系统在使用大地回线的情况下,在一些运行工况下会有直流电流流入大地,如双极不平衡运行,单极大地回线方式等,使地电位发生变化,造成直流电流流入变压器原边绕组,使换流变压器发生直流偏磁,工作点偏移。如果此直流电流过大,会导致换流变压器铁心饱和,同时损耗和温升也将增加。因此,要配置相应的保护防止这种情况下对换流变压器造成的损坏。

谐波由于换流器的非线性,在交流和直流系统中将出现谐波电压和电流。对于换流变压器,主要会流过特征谐波电流,即p*n+1次谐波电流(p为脉波数,n为任意正整数)。在运行中,谐波电流会使换流变压器损耗和温升增加,产生局部过热,发出高频噪声,还会使交流电网中的发电机和电容器过热,对通讯设备产生干扰。这些谐波电流应加以考虑,以免对保护装置造成影响。

 

 

 

 

 

 

 

 

销售热线

  • 400-046-199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 销售热线:027-83621138
  • 售后专线:027-83982728
  • 在线QQ咨询: 149650365      
  • 联系我们

 

增值服务

  • 三年质保,一年包换,三个月试用

 

 

 

 


 

版权所有:湖北中试高测电气控股有限公司 鄂TCP备120077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