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中心 > 高压技术<
中试控股技术研究院鲁工为您讲解:不换位输电线路参数变换矩阵校正检测仪(源头大厂)
ZSXL-Y输电线路异频参数测试系统
测量线路间互感和耦合电容(线路直阻采用专门的线路直阻仪进行测量)
输电线路异频参数测试系统:集成异频测试电源、测量仪表、数学模型于一体,消除强干扰的影响,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能极其方便快速、准确地测量输电线路的工频参数。输电线路是用变压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再经断路器等控制设备接入输电线路来实现。结构形式,输电线路分为架空输电线路和电缆线路。输电线路试验为离线检测和在线检测,运用带电作业或其他作业方式对杆塔本体、基础、架空导地线、绝缘子、金具及接地装置等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可以对线路运行状态及可靠性提供评估依据,对线路状态检修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对线路事故、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及提前防范的作用。
测试技术完全满足以下规程、标准中对架空电力线路的工频参数测量项目的要求。
频率可变为45H和55Hz,采用数字滤波技术,避开了工频电场对测试的干扰,从根本上解决了强电场干扰下准确测量的难题。同时适用于全部停电后用发电机供电检测的场合。
集成变频测试电源、精密测量模块、高速数字处理芯片及独有的国家专利技术抗感应电压电路;有效地消除强干扰的影响,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能极其方便、快速、准确地测量输电线路的工频参数。
参数
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过程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电力系统由发电厂(发电机、升压变)、220-500kV高压输电线路、区域变电站(降压变压器)、35-110kV高压配电线路(用户、降压变压器)和6-10kV配电线路以及220V380V低压配电线路组成。
其中高压输电线路、低压配电线路是连接发电、供电、用电之间的桥梁,极其重要!
输电线路工频参数包含线路的正序电容、零序电容、正序阻抗、零序阻抗、线路间的互感电抗和耦合电容测量;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为内核
参考标准: DL/T 741-2010
《DL/T 1119-2010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测试仪通用技术条件》
《110千伏及以上送变电基本建设工程启动验收规程》
《DL/T559-94 220-50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测试服务,可满足测量测量35-500kV高压输电线线路(架空、电缆、架空电缆混合、同杆多回架设)的工频参数等。
输电线路异频参数测试仪是现场测试各种高压输电线路(架空、电缆、架空电缆混合)工频参数的高精度测试仪器。仪器为一体化结构,内置变频电源模块,可变频调压输出电源。
随着电网的发展和线路走廊用地的紧张,同杆多回架设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输电线路之间的耦合越来越紧密,在输电线路工频参数测试时干扰越来越强,严重影响测试的准确性和测试仪器设备的安全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发了新一代输电线路异频参数测试系统
仪器供电电源 三相,AC380V±10%,15A,50Hz (有效值)
仪器内部异频电源特性 最大输出电压 三相,0~200V(有效值<±1%)
最大输出电流 5A
输出频率 47.5Hz,52.5Hz (<±0.1HZ)
有功功率 功率因数在0.1~1.0时,±0.5%读数±1个字
有功功率 47.5Hz,52.5Hz (<±0.1HZ)
最大输出功率 三相3×3kW(9kW)
具备测量两相线路的功能(包括直流输电线路和电气化铁路牵引线路)
测量范围 电容 0.1~30μF
阻抗 0.1~400Ω
阻抗角 0°~360°
线路长度从0.3km到400km均应能够稳定准确测试
测量分辨率 电容 0.01μF
阻抗 0.01Ω
阻抗角 0.01°
测量准确度 电容 ≥1μF时,±1%读数±0.01μF
<1μF时,±3%读数±0.01μF
阻抗 ≥1Ω时,±1%读数±0.01Ω
<1Ω时,±3%读数±0.01Ω
阻抗角 测试条件:电流>0.1A
±0.3°(电压>1.0V),±0.5°(电压:0.2V~1.0V)
保护功能护功能 仪器具有过流、过压、接地等保护功能。 仪器面板带有三相保险,过流过压都是通过保险保护仪器安全和操作人员安全(前提是按照高压试验安全操 作要求,将仪器大地端子可靠接地),不会烧坏仪器。
波形畸变率 正弦波,畸变率<2%。
绝缘性能、抗震性能 绝缘电阻(MΩ)
电源输入端 大于10 MΩ
电流输出端 大于10 MΩ
电压测量端 大于10 MΩ
耐压强度 1.5kV,1min,无击穿飞弧;满足长途、恶劣路面运输,试验室做0.5m跌落试验后能可靠稳定测试
抗干扰参数 抗干扰电流 线路首末两端短接接地时不小于50A。 能在仪器输出信号与干扰信号之比为1:10的条件下稳定准确完成测试。 具有二相线路工频参数测试的功能。
重量 主机65Kg
输电线路异频参数测试系统使用环境 使用环境:环境温度:-15℃~40℃;相对湿度:≤90%
外形尺寸 550*440*585mm3
重量 61kg
1、要确保高压输配电线路拥有一个牢固的基础。
高压输电线的根基是否牢固影响着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一个牢固的高压输配电线路根基,能够保证输电线的杆塔不会倾斜或者倒塌下沉,能够稳定地支撑输电线,让其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2、要确保高压输配电线路杆塔的刚度与强度符合规定
在进行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选质量可靠的杆塔。除此之外在进行杆塔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要求操作,每道工序都要符合相关标准。只有确保杆塔质量合格,安装到位的基础上,才能够开展架线工作。
3、要确保电线质量以及架线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在开展架线的过程中,要对电线质量进行检查,排除有质量问题的电线。除此之外,还要对架线的线路进行合理的设计,提前勘察架线路线,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然后,按照架线的相关标准来开展架线工作。并且,再架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
根据传输线理论,每条线路都有其一定的特性阻抗Zc,它由线路的结构决定,而与线路
的长度无关。在均匀传输线路上,任一点的输入阻抗等于特性阻抗,若终端所接负载等
于特性阻抗,线路发送的电流波或电压波沿线传送,到达终端被负载全部吸收而无反向
。当线路上任一点阻抗不等于Zc时,电波在该点将产生全反射或部分反射。反射的大小
和极性可用反射系数P表示,其关系式如下:
式中:Zc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中试控股详细介绍Zo为传输线反射点的阻抗
(1)当线路无故障时,Zo=Zc,P=0,无反射。
(2)当线路发生断线故障时,Zo=∞,P=1,线路发生全反射,且反射波与入射波极
性相同。
(3)当线路发生短路时,Zo=1,P=-1,线路发生负的全反射,反射波与入射波相性
相反。
1,低压脉冲法(简称脉冲法)
当线路输入一个脉冲电波时,该脉冲便以速度V沿线路传输,当行Lx距离遇到故障点后
被反射折回输入端,其往返时间为T,则可表示为:
V为电波在线路中的传播速度,与线路一次参数有关,对每种线路它是一个固定值,可
通过计算和仪器实测得到。将脉冲源的发射脉冲和线路故障点的反射波以一显示器实时
显示,并由仪器提供的时钟信号可测得时间T。因此线路故障点的距离Lx便可由(2)式
求得。不同故障时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
对电缆的低阻性接地和短路故障及断线故障,及冲法可很方便地测出故障距离。但对高
阻性故障,因在低电压的脉冲作用下仍呈现很高的阻抗,使反射波不明显甚至无反射。
此种情况下需加一定的直流高压或冲击高压使其放电,利用闪络电弧形成瞬间短路产生
电波反射。 下面中试控股详细介绍如何确定直流输电线路的绝缘子片数
由于直流线路的静电吸附作用,直流线路的污秽水平要比同样条件下的交流线路的高,
所需的绝缘子片数也比交流的多,其绝缘水平主要决定于绝缘子串的污秽放电特性。因
此,目前在选择绝缘子片数时主要有两种方法:
1.按照运行经验采用爬电比距法,一般地区直流线路的爬电比距为交流线路的两倍。
两种方法中,前者直观,但需要大量的试验和检测数据,且试验检测的结果分散性
大。后者简便易行,但精确性较差。实际运用中,通常将两者结合进行。
2.按照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采用绝缘子污耐受法,测量不同盐密下绝缘子的污闪电压,
从而确定绝缘子的片数。
1 设计方案
中试控股详细介绍针对某地区110kV 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安装方式设计了4种并联间隙
方案,包括3种直线串方案和1种耐张串方案。直线串方案一参照已有运行经验的角形招
弧角进行改动,保留复合绝缘子原有的均压环;直线串方案二采用环形招弧角替代原有
的均压环,招弧角同时起均压作用。直线串方案一和方案二都需更换改制的碗头和球头
,直线串方案三不必更换改制的球头、碗头,采用角形招弧角直接固定在绝缘子上,为
增大工频电流通流能力,上、下电极均采用引流线。耐张串并联间隙的安装需利用三角
连板操作孔,但不必解开耐张串,缩减了现场安装的工作量。
2 可见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
输电线路安装的各种金具,其可见电晕和无线电干扰特性是一项重要指标。对于输电线
路用并联间隙装置,其设计也应满足可见电晕和无线电干扰特性要求。直线串方案二和
方案三不采用复合绝缘子的均压环,为验证电极的均压效果,本次分别对这2种型式的
并联间隙进行了可见电晕和无线电干扰特性试验。
2.1 中试控股详细介绍试验方法
2.1.1 可见电晕试验
试验时,升高电压至用夜视仪能观察到试品出现可见电晕,维持 5min,此电压即为“
电晕起晕电压”; 然后缓慢降低电压使电晕消失,再维持5min,记下此时的电压,即为
“电晕熄灭电压”。上述过程重复5次,并取平均值。
2.2.2 无线电干扰电压试验
将试验电压升至规定值,然后用无线电干扰仪测试试品产生的1mHz的无线电干扰电压(
RIV) 。
2.2 试验结果
当工频试验电压升高到100kV时( 大于规定试验电压(87.6kV) ) ,并联间隙的上、下
电极仍未见可见电晕,说明并联间隙的可见电晕性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在2组试验中
,分别记录了并联间隙上的起晕电压和熄灭电压,如表1所示。
同时进行了无线电干扰特性试验。当工频试验电压升高到100kV时( 大于规定试验电压
(87.6kV) ,复合绝缘子用并联间隙在1MHz下的无线电干扰电压分别为126μV 和141μ
V,小于规定值(1mV) 。可知并联间隙的无线电干扰性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3 雷电冲击放电电压及伏秒特性试验
并联间隙装置要保证其雷电冲击放电发生在并联间隙装置上,同时又不会造成线路雷击
跳闸率明显升高,为此进行了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和雷电冲击伏秒特性试验,以验证
并联间隙装置的雷电放电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单、双联绝缘子的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
和雷电冲击伏秒特性相差不大,故只进行双联绝缘子安装并联间隙的雷电冲击50%放电
电压和雷电冲击伏秒特性试验。绝缘子串按2种型号考虑,分别为FXBW4-110/100-
1340和 FXBW4-110/100-1240。安装并联间隙装置后,复合绝缘子雷电冲击50%放电电
压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试验过程中观察到安装并联间隙后,放电路径均在并联间隙上
。
从表2可见,复合绝缘子安装并联间隙装置后,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均低于不安装并联
间隙装置时的数值。2种型号的复合绝缘子,安装并联间隙装置后雷电冲击伏秒特性均
低于不安装并联间隙装置时的数值。安装并联间隙装置后,雷电冲击 50% 放电电压和
雷电冲击伏秒特性降低了15%~20%。这主要是由于并联间隙装置减小了绝缘距离;另外
,并联间隙端部为球头,造成局部电场微小畸变,使放电电压有所降低。间隙距离与雷
电冲击50%放电电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各并联间隙的雷电冲击伏秒特性曲线
均在复合绝缘子的伏秒特性曲线之下,并联间隙可起到在雷电过电压下引导雷电放电保
护复合绝缘子的作用。
4 工频电弧燃弧特性试验
工频电弧燃弧特性试验是为了验证线路绝缘子雷击闪络后,后续的工频短路电流产生的
电弧是否能被引导到并联间隙装置上,且电弧是否能够固定在并联间隙装置的端部燃烧
,使绝缘子串免于灼烧。选择FXBW4-10/100-1240复合绝缘子,按直线串方案二和方
案三方式安装并联间隙进行试验。试验条件按110kV系统短路电流水平及继电保护动作
时间并留有一定裕度后确定为20kA、0.12S。试验过程和结果借助高速摄像机,结合试
验后电弧在试品(包括绝缘子、并联间隙、金具和模拟导线)上残留的痕迹进行总结和分
析。电弧能够转移到间隙电极的球头上。在模拟导线上有电弧烧蚀的痕迹,说明电弧在
电动力的作用下向电源外侧运动。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110kV并联间隙装置满足要求
。
5 工频大电流通流能力试验
试验电流设定为40kA,持续时间为0.2S。对直线串方案三进行试验,电极和芯棒连接
处有熔焊现象,引流线导线线夹处无熔焊现象。实际110kV系统中,工频续流一般达不
到40kA,但为保证复合绝缘子的安全运行,建议直线串方案三使用于短路电流不大于
20kA的110kV 线路上。对耐张串方案进行试验,耐张串用招弧角和三角联板连接处有轻
微熔焊现象,招弧角电极焊接处正常。表明耐张串用复合绝缘子并联间隙可耐受40kA、
持续时间0.2S的工频续流。
6 结束语
( 1) 直线串方案二、直线串方案三虽然未采用复合绝缘子的均压环,但其可见电晕、
无线电干扰均满足110kV输电线路运行要求。
( 2) 安装并联间隙装置后,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和雷电冲击伏秒特性降低了约15%~
20%,间隙距离与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各并联间隙的雷电
冲击伏秒特性曲线均在复合绝缘子的伏秒特性曲线下,并联间隙可起到在雷电过电压下
引导雷电放电保护复 合绝缘子的作用。
( 3) 通过大电流燃弧试验,证明了设计的并联间隙装置具备转移、疏导工频电弧的能
力。电弧可在很短时间内转移到间隙电极的球头上,电弧在电动力作用下向电源外侧运
动。
( 4) 大电流通流试验表明耐张串用复合绝缘子并联间隙可耐受40kA、持续时间0.2S的
工频续流。
( 5) 直线串方案三的招弧角电极与绝缘子芯棒在通过40kA大电流时产生局部电弧,发
生熔焊现象,但引流线导线线夹正常。为安全起见,建议直线串方案三使用于短路电流
小于20kA的110kV线路上。
上一篇:工频量参数检测仪(源头大厂)
快速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