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高压技术<

高压技术
输电线路故障参数测试仪
时间:2023-04-12

中试控股技术研究院鲁工为您讲解:输电线路故障参数测试仪

ZSXL-Y输电线路异频参数测试系统

测量线路间互感和耦合电容(线路直阻采用专门的线路直阻仪进行测量)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为内核
参考标准: DL/T 741-2010

输电线路异频参数测试系统集成异频测试电源、测量仪表、数学模型于一体,消除强干扰的影响,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能极其方便快速、准确地测量输电线路的工频参数。输电线路是用变压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再经断路器等控制设备接入输电线路来实现。结构形式,输电线路分为架空输电线路和电缆线路。输电线路试验为离线检测和在线检测,运用带电作业或其他作业方式对杆塔本体、基础、架空导地线、绝缘子、金具及接地装置等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可以对线路运行状态及可靠性提供评估依据,对线路状态检修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对线路事故、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及提前防范的作用。

中试控股始于1986年 ▪ 30多年专业制造 ▪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蒙电网.入围合格供应商

参数
仪器供电电源 三相,AC380V±10%,15A,50Hz (有效值)
仪器内部异频电源特性 最大输出电压 三相,0~200V(有效值<±1%)
最大输出电流 5A
输出频率 47.5Hz,52.5Hz (<±0.1HZ)
有功功率 功率因数在0.1~1.0时,±0.5%读数±1个字
有功功率 47.5Hz,52.5Hz (<±0.1HZ)
最大输出功率 三相3×3kW(9kW)
具备测量两相线路的功能(包括直流输电线路和电气化铁路牵引线路)
测量范围 电容 0.1~30μF
阻抗 0.1~400Ω
阻抗角 0°~360°
线路长度从0.3km到400km均应能够稳定准确测试
测量分辨率 电容 0.01μF
阻抗 0.01Ω
阻抗角 0.01°
测量准确度 电容 ≥1μF时,±1%读数±0.01μF
<1μF时,±3%读数±0.01μF
阻抗 ≥1Ω时,±1%读数±0.01Ω
<1Ω时,±3%读数±0.01Ω
阻抗角 测试条件:电流>0.1A
±0.3°(电压>1.0V),±0.5°(电压:0.2V~1.0V)

输电线路的常见问题及维护对策
1.电杆积水冰冻 
电杆积水冰冻主要是因为电杆积水,水分进入到电杆内部,冰冻以后膨胀对电杆造成破坏。在维护工作中应该做好四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在有可能积水的地段,做好封堵工作,或者将电杆外基封实;

第二是在冰冻期到来以前,对线路上所有的电杆进行不要的检查,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维护;第三是在施工以前检查电杆的质量;第四是在积水冰冻以前及时的清理,并保证水流的畅通。 
2.倒杆塔 
对于倒杆塔的维护工作,首先应该做好杆塔的管护工作,并且针对杆塔的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因质量问题要及时更换等;其次要对拉线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维护工作,从而保证整个输电线路稳定的运行,同时及时的补全输电线路构件损失,稳定杆塔的受力;

最后在特殊天气时增强对线路的巡检工作,并在巡检是注意导线连接处的受热问题。 
3.雷击 
雷击能够对输电线路造成巨大的直接和间接伤害,因此要加强在此方面的维护工作。其主要的维护策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严格落实避雷线的架设,做好防雷基本工作;第二是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提高杆塔的抗雷击能力;第三是架设相应的耦合地线,以对雷击电流进行分流;

第四是增强线路的绝缘性,并装置自动重合闸。 
4.线路触电 
线路触电给线路维护人员带来了生命威胁,因此应该对这方面的维护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实际维护工作中,首先应该保证维护人员进行作业时相关工具的绝缘性和作业活动的安全距离;

其次应该严格的规范接地操作的规范性,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最后应该做好杆塔工作的监护工作,保证维护工作的有效性





电力系统由发电厂(发电机、升压变)、220-500kV高压输电线路、区域变电站(降压变压器)、35-110kV高压配电线路(用户、降压变压器)和6-10kV配电线路以及220V380V低压配电线路组成。

其中高压输电线路、低压配电线路是连接发电、供电、用电之间的桥梁,极其重要!

输电线路工频参数包含线路的正序电容、零序电容、正序阻抗、零序阻抗、线路间的互感电抗和耦合电容测量;

0 引言

高压直流输电近年来在世界上得到了讯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总容量达50GQW左右。

其中,在我国相继建成了100KV舟山海底电缆送电工程、500KV葛上直流输电工程、

500KV天广直流输电工程,以及正在建设的三峡直流输电工程。因此,如何提高直流线

路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高压直流线路保护则是直流线

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因此,有必要对直流线路保护的主保护-行波保护的原理

与保护方案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改进。

1中试控股电力讲解系统故障特征及其线路保护

1.1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优越性及其应用

现代直流输电技术普遍采取交流-直流-交流的换流方式,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之所以得

到如此蓬勃的发展,是因为它和交流输电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 同样截面的导线能输送更大的功率,并且有功损耗更小;

2)直流输电能迅速精确地实现多目标控制,以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3 流只有正负两极,输电线路结构简单,而且当输电距离大于交直流输电等价距离时

直流线路更节省投资;

4 每根导线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回路运行,并且可以采用大地或海水作回路;

5 直流线路在稳态运行时没有电容电流,沿线电压分布比较平衡,并且没有集肤效应

6 电缆线路可以在较高的电位梯度下运行;

7 直流输电的两端交流系统之间有存在同步运行稳定问题;

8 可以联络两个不同频率的交流系统,联络线上的功率易于控制。

目前,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海底电缆输电、两个交流系统的互联、

大城市地下输电、减小短路容量、配合新能源输电等方面都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 直流线路故障过程

直流架空线路发生故障时,从故障电流的特征而论,短路故障的过程可以分为行波、暂

态和稳态三个阶段。

1 初始行波阶段

故障后,线路电容通过线路阻抗放电,沿线路的电场和磁场所储存的能量相互转化形成

故障电流行波和相应的电压行波。其中电流行波幅值取决于线路波阻抗和故障前瞬间故

障点的直流电压值。线路对地故障点弧道电流为两侧流向故障点的行波电流之和,此电

流在行波第一次反射或折射之前,不受两端换流站控制系统的控制。电压、电流行波的

波动方程分别为:

      上式的达朗贝尔解为: 

  则是指反向电压行波(backward wave)。

2 暂态阶段

经过初始行波的来回反向和折射后,故障电流转入暂态阶段。直流线路故障电流主要分

量有:带有脉动而且幅值有变化的直流分量(强迫分量)和由直流主回路参数所决定的

暂态振荡分量(自由分量)。在此阶段,控制系统中定电流控制开始起到较显著的作用

,整流侧和逆变侧分别调节使滞后触发角增大,抑制了线路两端流向故障点的电流。

3 稳态阶段

最终,故障电流进入稳态,两侧故障电流提供的故障电流稳态值被控制到等于各自定电

流控制的整定值,两侧流入故障点的电流方向相反,故障点电流为两者之差,即为电流

裕额△Id

1.3 高压直流线路保护的要求与配置

直流线路发生故障时,一方面可以利用桥阀控制极的控制来快速地限制和消除故障电流

;一方面由于定电流调节器的作用,故障电流与交流线路相比要小得多。因此,对直流

线路故障的检测,有能依靠故障电流大小来判别,而需要通过电流或电压的暂态分量来

识别。

然而,系统中运行的绝大多数继电保护都 是反映于后稳态工频信息而动作的,例如电

流增大、电压降低、电流和功率方向改变、测量阻抗减小等故障信息。并且这类保护依

靠的是稳态工濊量信息,需要较长的时间(数据窗)来获取,限制了微机保护动作的速

度;电流互感器饱和造成二次传变电流失真,使得微机保护中的计算值与实际故障电流

的差别很大,从而引起保护装置的不正确动作;工频距离保护不能正确区分线路区内故

障和系统振荡。可见,依赖工频量信息的传统保护已经不能适应超高压长距离直流输电

的需要了。因此,一种基于故障态信息的新原理保护---行波保护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行波保护作为高压直流线路保护的主保护,它是利用故障瞬间所

传递的电流、电压行波来构成超高速的线路保护。由于暂态电流、电压行波不受两端换

流站的控制,其幅值和方向皆能准确反映原始的故障特征而有受影响,可见其可靠性是

很高的。而且,同基于工频电气量的传统保护相比,行波保护具有超高速的动作性能,

其保护性能不受电流互感器饱和、系统振荡和长线分布电容等的影响。

另一方面,相比于交流系统,在直流系统中行波保护具有更明显的优越性。中试控股电

力讲解首先,在交流系统中,如果在电压过零时刻(初相角为0°)发生故障,则故障

线路上没有故障行波出现,保护存在动作死区;直流系统中不存在电压相角,则无此限

制。其次,交流系统中电压、电流行波的传输受母线结构变化 的影响圈套,并且需要

区分故障点传播的行波和各母线的反射波以及透射波,难度较大;由于高压直流线路结

构简单,也不存在上述问题。

 

 

 

 

 

 

 

 

销售热线

  • 400-046-199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 销售热线:027-83621138
  • 售后专线:027-83982728
  • 在线QQ咨询: 149650365      
  • 联系我们

 

增值服务

  • 三年质保,一年包换,三个月试用

 

 

 

 


 

版权所有:湖北中试高测电气控股有限公司 鄂TCP备120077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