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高压技术<

高压技术
便携式活化检测仪
时间:2023-04-04

中试控股技术研究院鲁工为您讲解:便携式活化检测仪

ZSKH-6200(100A)智能蓄电池活化仪

一机多用,蓄电池日常维护功能齐全
适用范围广:兼容2V/6V/12V单体,20-1000Ah电池
电流线、电压线、温度检测线集成一起,开尔文电池夹头,连接简易可靠

智能蓄电池活化仪该活化仪是一款多功能智能型蓄电池维护维修检测设备,是对蓄电池进行日常维护必不可少的好帮手。本设备还配备铝合金拉杆箱,可以非常方便转场操作。在电力、金融、通信、军队、汽车、电池生产厂、地铁、大型工厂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众所周知,在各行各业对电源安全要求较高的场合或重要系统都配备有后备电源、UPS等,蓄电池就是其核心部分,这些蓄电池有很大一部分是成组使用,任何单节电池的老化落后都会严重影响到整组电池的性能,并使得整组电池中其它单体变坏,进而引起整组电池不得不提前退出运行;

中试控股始于1986年 ▪ 30多年专业制造 ▪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蒙电网.入围合格供应商

特点
? 一机多用,蓄电池日常维护功能齐全;
? 适用范围广:兼容2V/6V/12V单体,20-1000Ah电池;
? 电流线、电压线、温度检测线集成一起,开尔文电池夹头,连接简易可靠;
? 电池极柱温度监测并有超温自动报警停止充放功能,可无人职守操作;
? 三段式充电,保证不会过充;
? 操作未完成记忆功能,下次开机可接着进行操作;
? 有记忆功能,参数设定后,下次开机会记忆;
? 限压、过流、掉线、反接保护、过热保护;
? 模块化设计,维修维护方便;
? 用户界面好:大屏幕LCD,简体中文菜单式操作,人机界面丰富;
? 接口丰富:可和PC通信,可配备U盘,RS232口,网口,无线接口;
? 软件升级:可通过串口升级本设备软件;
? 配备便携式铝合金拉杆箱,转场方便。 

ZSKH-6200(100A)智能蓄电池活化仪技术指标
型号 ZSKH-6200(100A)
充/放电
电压 范围 1.0-3.0V(2V模式)
4.0-8.0V(6V模式)
10-16.0V(12V模式)
测试精度 0.5%±5dgt
控制精度 0.5%±5dgt
分辨率 0.01v
充/放电
电流 范围 5-100A(2V模式)
3-30A(6V模式)
3-30A(12V模式) 
测试精度 0.5%±5dgt
控制精度 0.5%±5dgt
分辨率 0.1A
温度 范围 —20℃~80℃
精度 ±1℃
分辨率 1℃
尺寸 380mm*180mm*280mm
主机重量 14.5KG
显示方式 240*128  DOTS  LCD(带背光)
适用电池 2V/6V/12V,20-1000Ah
使用环境 0℃~50℃  5%~90%RH
通讯接口 USB  host (标配),RS232/RS485(选配),Earthnet(选配)
电源功率 AC220V 500w
散热方式 风冷,双风扇

操作面板说明
按键:全屏触摸,如需输入参数点击参数输入区域可弹出输入键盘。
通信口:本机除U盘接口外,还有网口和RS232口。 
U盘口主要用来将数据写入U盘。网口和RS232口用来与PC进行通信以传输操作数据。
电源开关:位于前方右下侧,开关打到“ON”即可打开电源;打到“OFF”可关机。      
电源:本设备在正常使用进行充放电操作时,以AC220V50Hz供电。但市电停电后,也可以在电池上取12v电供给本设备,但使用12v供电时,只可以查询和导出数据,不能进行充放电操作!
连接
充放电线有2根,线一端为快速接头和主机连接;另一端为电池夹,用于夹到电池极柱。两根线缆中,接头红色的接正极,接头黑色接负极。
主机连接:先将红色快速接头主机对应的红色接口,并且旋转拧紧,再将红色小插头插入对应红色插孔;将黑色快速接头主机对应的黑色接口,并且旋转拧紧;将黑色小插头插入对应黑色色插孔;操作完成拆下电缆时,应该先拔出小线,再旋出快速接头。
电池连接:将黑色夹子夹到电池负极,将红色电池夹夹到电池正极。
注意:电池夹不可接反极性,否则有可能会造成设备损害。



ZSKH-6200(100A)智能蓄电池活化仪清洁维护
1、主机的清洁维护:使用柔软的湿布与温和型清洗剂清洗智能蓄电池活化仪主机。请不要 
使用擦伤型、溶解性清洗剂或酒精等。
2、夹具的清洁维护:使用柔软的湿布与温和型清洗剂清洗夹具。清洗完后用清水清洗一遍 
并擦干。主要不要擦伤探头的金属部分,以免造成接触不良。

ZSKH-6200(100A)智能蓄电池活化仪存放保护
当使用完后,应将智能蓄电池活化仪主机及时放入机箱内。所有夹具和连线应整理后放入机箱内相应位置。

ZSKH-6200(100A)智能蓄电池活化仪普通蓄电池的极板是由铅和铅的氧化物构成,电解液是硫酸的水溶液。


目前的进口放大器中,环型变压器的应用仍然是主流,这基本说明了一个问题。发烧友对

变压器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你不能拿一个没做好的东西作参考而说它不好。有人说环型变

压器容易磁饱和,那你为什么不去想办法把它做到不容易磁饱和?而原本通过技术手段是

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不下足功夫或者一味地为了省成本,那它当然就容易磁饱和了。同理

,只要你认真制作,EI型变压器的效率也是能做到很高的。

变压器的品质好坏对声音的影响很大,因为变压器的传输能量与铁芯、线圈密切关联,其

传递速率对声音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像EI型变压器,人们通常觉得它的中频比较厚,高

频则比较纤细,为什么呢?因为它的传输速度相对比较慢。而环型呢?低频比较猛,中高

频则又稍弱一点,为什么?因为它传输速度比较快,但是如果通过有效的结构改变,你就

可以把环型和EI型都做得非常完美,所以关键还是要看你怎么做。

不过至少可以肯定一点的是,R型变压器不是太容易做好。用它来做小电流的前级功放和CD

唱机电源还可以,如果用来做后级功放的电源,则有比较严重的缺陷。因为R型变压器本身

的结构形式不太容易改变,而环型和EI型则相对容易通过改变结构来达到靓声目的。采用R

型变压器制作的功率放大器电源,通常声音很板结而匮乏灵气,低频往往没有弹跳力而显

得较硬。

电力变压器作为电网的核心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常需耐受雷电和操作等冲击电压的作用。

计算和测量电力变压器在冲击电压作用下的绕组电压分布对于设计制造变压器绝缘结构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然而实际运行的电力变压器绕组上并无测量抽头,难

以直接在实际变压器的绕组上测量其电压分布。因此,通过设计电气特性相似并带测量抽

头的变压器缩比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绕组电压分布的测量研究,其结果不仅可有效反推

至原型变压器,亦可为冲击电压作用下绕组电压分布的机理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变压器缩比准则

变压器缩比模型不同于简单的缩尺模型,需要确定各个物理量的缩比关系。确立缩比准则

的关键是缩比系数的选取,原则上缩比模型和原模型物理特性常数相同。即缩比模型的介

电常数、电导率、磁导率和电阻率ρ和原模型一致,即这些物理量的缩比系数都为1。同时

假设电场强度E保持不变,即缩比系数kE1。根据电流密度J和电场强度E的本构关系,得

kJ=kE=1。说明缩比模型和原模型的绕组电流密度保持不变。在制作缩比模型时,长度、

宽度和半径按照缩比系数k等比例缩小,因此矩形和圆形的面积S等二维参量的缩比系数都

k2。时间t的缩比系数kt1。电压和电流等参数的缩比系数就可按照物理量间的关系确

定。

变压器缩比模型设计

变压器缩比模型设计主要包括变压器铁芯结构设计、变压器绕组匝数设计和绕组抽头结构

设计。本文采用的电力变压器原模型容量为80 MVA,缩比模型容量为10 kVA,根据缩比准

则,最终设计的变压器缩比模型铁芯采用硅钢片叠压而成,且为口字型结构,铁芯上下柱

为方柱,左右柱大约为圆柱。绕组位于铁芯外,铁芯直径为105 mm,变压器高低压绕组位

于直径116 mm外,中间为环氧布和环氧管。变压器高压绕组共有960匝,分为两个部分,每

部分480匝,位于铁芯左右两个圆柱。绕组每48匝作为一层,连续绕在铁芯外。且每48匝引

出一个抽头,共有20个抽头。变压器低压绕组共有176匝,平均分布在铁芯左右两个圆柱上

变压器缩比模型电磁场分布计算

为对比原变压器和缩比模型的电场分布和磁场分布,按照相似性原则对原模型和缩比模型

的电场分布和磁场分布进行了有限元仿真计算,原模型和缩比模型施加相似边界条件。当

电场和磁场共同作用在变压器上时,变压器原模型和缩比模型的电磁场分布结果表明:缩

比模型的电位分布、磁通密度分布等与原模型一致。

基于变压器缩比模型,搭建试验平台测量变压器高压绕组冲击电压分布。基于变压器缩比

模型冲击电压分布试验平台,由纳秒脉冲发生器产生脉宽为1 400 ns,不同电压幅值的电

压分别施加在绕组高压侧、串接的低压绕组和并接的低压绕组,并通过测量高压绕组各抽

头电压波形获取不同外施电压下的绕组电压分布。由试验结果可见:冲击电压作用下绕组

电压分布极不均匀,不同电压下的电压分布趋势基本相同,且高压绕组首端承受的电压较

大。主要是因为绕组间杂散电容的存在使得绕组电压分布极不均匀,其分流作用使得高压

绕组电压分布极不均匀且高压绕组首端承受较大电压。

 

 

 

 

 

 

 

 

销售热线

  • 400-046-199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 销售热线:027-83621138
  • 售后专线:027-83982728
  • 在线QQ咨询: 149650365      
  • 联系我们

 

增值服务

  • 三年质保,一年包换,三个月试用

 

 

 

 


 

版权所有:湖北中试高测电气控股有限公司 1999 鄂TCP备99120077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