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高压技术<

高压技术
2V蓄电池活化仪
时间:2023-04-03

中试控股技术研究院鲁工为您讲解:2V蓄电池活化仪

ZSKH-1630 蓄电池单体活化仪

电池充电、电池放电、电池活化、电池内阻测试、电池性能测
有过压、过流、过热保护电路,在线活化时可自动启动旁路装置
充放电电压:DC 2V 6V 12V,充放电电流:100A/30A/30A

蓄电池单体活化仪:该系列智能蓄电池活化仪以微电脑为控制中枢可对电池进行可编程的充电、放电、活化、内阻测试、容量试验等。本活化仪有过压、过流、过热保护电路,在线活化时可自动启动旁路装置,保证在市电掉电后电池组正常工作,是真正的在线活化仪。 活化仪随机配备管理软件,可对蓄电池各种维护操作数据和充放电曲线进行存贮、分析、打印。
本机适用于各种蓄电池的日常维护,落后电池在线恢复和电池生产厂家的型式试验。

中试控股始于1986年 ▪ 30多年专业制造 ▪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蒙电网.入围合格供应商

ZSKH-1630蓄电池单体活化仪系统设置
【并机工作】:有时当单台设备容易无法满足充/放电功率需要时,可进行并机测试,并机
测试时需要将【并机工作】设置为“开”,非并机状态下,应设置为“关”。
【主机/从机】:并机工作时,分为主机模式和从机模式,并机操作中只需要对主机的相关
充放电参数进行设置,从机只需要将【并机工作】设为“开”,【主机/从机】设为“从机
”,然后填入从机地址即可。
【从机地址】:当并机操作为开,且【主机/从机】设置为主机时,此处显示为“从机数量
”,当【主机/从机】设置为从机时,此处显示为“从机地址”,从机地址为从1开始,最
多为10。
【远端控制】当需要进行远端控制,在远端上位机如:PLC、触摸屏、PC上位机软件,或类
似组态软件上进行控制充放电时,就需要用远端控制功能。该功能需要连接设备的RS485接
口,不能用无线通讯方式。
【语言】当需要切换本机显示语言时,可在此选项中选择需要语言,目前暂只支持中文,
和 English两种语言,设置好后并不会马上生效,需要重启设备才可生效。
并机工作原理图
注意:并机控制时,连接接口为6芯的水晶插头,该插头线为选配,在订货时与我司销售人
员联系。
远端控制工作原理图
注意:远端控制时,连接接口为RS485的DB9插座,DB9的1脚 为A ,2脚 为B。

ZSKH-1630蓄电池单体活化仪规格参数
适用蓄电池 DC 2V 6V 12V
充放电电压 DC 2V 6V 12V 
充放电电流 100A/30A/30A
工作模式 单机模式,并机主机模式,并机从机模式,远端受控模式
保护性能 ??电池测试电压过压保护,欠压停机,过流保护,反接保护,65℃过温
保护,并具有LCD提示,蜂鸣器告警
控制精度 放电电流≤±1%;组端电压≤±0.5%;单体电压:≤±0.1%
PC机通信 RS485接口,USB接口
数据保存容量 内置SD卡8G容量 ,转存U盘16G容量
 工作环境
散    热 强制风冷
温    度 工作范围:-5~50℃ 贮藏温度:-40~70℃
湿    度 相对湿度0~90%(40±2℃)
海    拔 额定海拔4000米
噪    音 ﹤75dB
时间设置
当需要更改本机系统时间时,点击【系统设置】界面中的【时间设置】按钮,即可弹
间设置对话框,设置好相应的时间下拉列表后,点击【确定】按钮后即刻生效。
查看电子帮助文件 
电子帮助文档旨在方便使用者快速方便地查看相关技术参数和相关原理文档介绍。
共有9个主要章节可供选择,点击任一章节选择按钮后,会自动弹出帮助资料,即要返回时
,按下返回键即可。
重启系统
当更改系统语言后,或需要升级系统时,可以通过主页面的【重启系统】按钮进行系统
启,也或者通过断开工作电源开关后,再次上电,实现同样的效果。
通过U盘更新系统
当需要远程更新系统时,可从生产厂家或供应商处获得本机的更新文件,更新文件名称为:Act.bin。
更新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更新文件放入到U盘的System文件夹中如下图: 
步骤二:将U盘插入到本机前面板的USB端口,正常情况下,标题栏会显示USB图标字样,即
为U盘识别成功。
步骤三:点击主页面的【重启系统】,或重新给本机上电,会自动进入如秒统更新界面,
如下图:
更新完成后,会自动回到主界面,即系统更新完成。更新完成以后务必将U盘内的更新文件
删除掉,否则只要插入U盘重启系统,每次都会进行系统更新。



ZSKH-1630 蓄电池单体活化仪具有RS485远程控制充电、放电、活化功能。

ZSKH-1630蓄电池单体活化仪具有多机并联方式充电、放电、活化功能,只需在并机参数为主机的设备显示屏进行操作,并机参数为从机的设备能自动听从主机的指令平均分配功率,和启停操作。





ZSKH-1630蓄电池单体活化仪采用智能单片机ARM控制、7寸1024*600高清LCD液晶显示屏

将会误判。大部分安全标准允许使用者在测试前不连接 Y 电容,或者改为使用直流测试。直流耐压测试在加高电压于 Y 电容时,不会误判,因为此时电容不会允许任何电流通过。

交流耐压试验是鉴定电力设备绝缘强度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电力设备在运行中,绝缘长期受到电场、温度、和机械振动的作用会逐渐发生劣化其中包括整体劣化,形成缺陷。例如由于局部地方电场比较集中或者局部绝缘比较脆弱就存在局部的缺陷。各种预防性试验方法,各有其长,均能分别发现一些缺陷,反映出绝缘的状况,但其他试验方法的试验电压往往都低于电力设备的工作电压,作为安全运行的保证还不够有力。直流耐压试验虽然试验电压比较高,能发现一些绝缘的弱点,但是由于电力设备的绝缘大多数都是组合电介质,在直流电压的作用下,其电压是按电阻分布的,所以交流电力设备在交流电场下的弱点使用直流作试验就不一定能够发现。交流耐压试验符合电力设备在运行中所承受的电气状况,同时交流耐压试验一般比运行电压高,因此通过试验后,设备有较大的安全裕度,所以这种试验已经成为保证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是由于交流耐压试验所采用的试验电压比运行电压高得多,过高的电压会使绝缘介质损失增大、发热、放电,会加速绝缘缺陷的发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交流耐压试验是一种破坏性试验。在进行交流耐压试验前,必须先进行各项非破坏性试验,如测量绝缘电阻、吸收比、介质损耗因数tgδ、直流泄漏电流等,对各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决定该设备是否受潮或含有缺陷。若发现己存在问题,需预先进行处理,待缺陷消除后,方可进行交流耐压试验,以免在交流耐压试验过程中,发生绝缘击穿,扩大绝缘缺陷,延长检修时间,增加检修工作量。对应高压试验变压器铁轭下的部位。该部位发生变形原因有:

(1)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磁场是通过油和箱壁或铁心闭合,由于铁轭的磁阻相对较小,故大多通过油路和铁轭间闭合,磁场相对集中,作用在线饼的电磁力也相对较大;

(2)内绕组套装间隙过大或铁心绑扎不够紧实,导致铁心片二侧收缩变形,致使铁轭侧绕组曲翘变形;

(3)在结构上,轭部对应绕组部分的轴向压紧是最不可靠的,该部位的线饼往往难以达到应有的预紧力,因而该部位的线饼最易变形。

 

 

 

调压分接区域及对应其他绕组的部位。该区域由于:

(1)安匝不平衡使漏磁分布不均衡,其幅向额外产生的漏磁场在线圈中产生额外轴向外力,这些力的方向总是使产生这些力的不对称性增大。轴向外力和正常幅向漏磁所产生的轴向内力一样,使线饼向竖直方向弯曲,并压缩线饼件的垫块,除此之外,这些力还部分地或全部地传到铁轭上,力求使其离开心柱,出现线饼向绕组中部变形或翻转现象。

(2)该部位的线饼为力求安匝平衡或分接区间的应有绝缘距离,往往要增加较多的垫块,较厚的垫块致使力的传递延时,因而对线饼撞击也较大;

(3)绕组套装后不能确保中心电抗高度对齐,致使安匝进一步加剧不平衡;

(4)运行一段时间后,较厚的垫块自然收缩量较大,一方面加剧安匝不平衡现象,另一方面受短路力时跳动加剧;

(5)在设计时间为力求安匝平衡,分接区的电磁线选用了较窄或较小截面的线规,抗短力能力低。

高压试验变压器换位部位。这部位的变形常见于换位导线的换位和单螺旋的标准换位处。换位导线的换位,由于其换位的爬坡较普通导线的换位为陡,使线匝半径不同的换位处产生相反的切向力,这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切向力,致使内绕组的换位向直径变小,方向变形,外绕组的换位力求线匝半径相同,使换位拉直,内换位向中心变形,外换位向外变形,而且换位导线厚度越厚,爬坡越陡,变形越严重。另外,换位处还存在轴向短路电流分量,所产生的附加力,致使线饼变形加剧。单螺旋的标准换位,在空间上要占一匝的位置,造成该部位安匝不平衡,同时又具有换位导线换位变形特征,因此该部位的线饼更容易变形。

高压试验变压器绕组的引出线。常见于斜口螺旋结构的绕组,该结构的绕组,由于二个螺旋口安匝不平衡,轴向力大,同时又有轴向电流存在,使引出线拐角部位产生一个横向力而发生扭曲变形现象。另外螺旋绕组在绕制过程中,有剩余应力存在,会使绕组力求恢复原状现象,故螺旋结构的绕组,受短路电流冲击下更容易扭曲变形。

高压试验变压器引线间。常见于低压引线间,低压引线由于电压低流过电流大,相位120度,使引线相互吸引,如果引线固定不当的话,会发生相间短路。

 

 

 

 

 

 

 

 

销售热线

  • 400-046-1993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 销售热线:027-83621138
  • 售后专线:027-83982728
  • 在线QQ咨询: 149650365      
  • 联系我们

 

增值服务

  • 三年质保,一年包换,三个月试用

 

 

 

 


 

上一篇:2V电池活化仪

下一篇:2V铅酸电池活化仪

版权所有:湖北中试高测电气控股有限公司 1999 鄂TCP备9912007755号